| 网站首页 | 家具 | 
您现在的位置: 家具之家 >> 家具 >  >> 家具文化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
浅析宋式家具的特点            【字体:
浅析宋式家具的特点

如果让我概括宋式家具的一个特点,我会说“追求舒适”。但如果宋式家具只讲求舒适、实用,那么它跟今天的一张沙发、一床席梦思没什么区别。但事实上,当我们观看宋画上的家具时,会感到赏心悦目,觉得那些家具蕴含着一种清雅的美。确实,宋式家具的审美风格,正是宋朝士大夫的雅致审美时尚在器物上的凝结,也是宋朝文人的闲适、优雅生活的折射。

风雅宋

追求舒适的造型

从人体生理结构来说,“垂足而坐”显然比“盘足而坐”更加舒服,这也是高型家具在宋代全面取代矮型家具的重要原因。宋代靠背椅、扶手椅、圈椅的兴起,也是出于人们对于舒适感的生理需求。一些宋代靠背椅的靠背还向后形成弧度,以适应人体脊椎结构。

宋人还发明了一种造型特别的交椅:在交椅的靠背上方加了一个荷叶状的托。为什么要加个荷叶托?方便枕着假寐。交椅可以折叠,方便携带。现在加装一个荷叶托,又可以仰首休息,所以在士大夫中非常流行。有些士大夫外出游玩,也会带着这种交椅。宋代佚名《春游晚归图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上,就画有一名仆人扛着一把交椅,随主人出游。

宋代还有一种躺床,可能是从交椅演变而来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刘松年《四景山水图·夏景》上,可以看到一张这样的躺椅,研究家具设计史的方海先生,将这种躺椅命名为“松年椅”。邵晓峰先生的《中国宋代家具:研究与图像集成》一书还将“松年椅”绘制出来,让我们能够看得更加清楚。这种躺椅的靠背,很可能还可以调节倾斜坡度,明人高濂《遵生八笺》中介绍了这一技术:“靠背,以杂木为框,中穿细藤如镜架然,高可二尺,阔一尺八寸,下作机局,以准高低。置之榻上,坐起靠背,偃仰适情,甚可人意。”

为了坐得更舒服一些,宋人还给坐具设计了软垫,我们去看《唐五学士图》,会发现图中的坐墩都铺设了松软的圆形坐垫,跟我们今天也会在椅子、沙发放上坐垫一样。

如果我们去看《宋人人物图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),会发现一个造型特别的用具,形同一个扁平的“兀”字,两端略翘,涂了红漆,搁放在榻上。这是做什么用的呢?

这个家具其实是用来搁放手臂的,叫做“凭几”。当你坐在榻上,长久挺直腰板,腰部很容易疲劳,这个时候如果有件东西让你的手臂搁着,换成懒洋洋斜倚着的姿势,便会觉得很舒服。凭几就是干这个用的,宋人又习惯称其为“懒架儿”,一个“懒”字,道尽了这种家具的功能。宋笔记《宣和遗事》讲到宋徽宗微服私会李师师时,就写道:“二人归房,师师先寝,天子倚着懒架儿暂歇,坐间忽见妆盒中一纸文书。”我们看《梧阴清暇图》,榻上正好有一个懒架儿,图中人物的左手就倚靠在懒架儿上面。

懒架儿除了可以搁臂,还可以用来搁脚——睡觉时将脚搁放在凭几上,就如宋佚名《槐荫消夏图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描绘的这样。这是一种很舒服、也颇符合科学道理的睡姿,现代医学证明,睡觉时垫高脚部,有利于下肢的血液循环。

这幅《槐荫消夏图》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:那位正在甜睡的文人,脑后枕着的枕头是一个软枕。由于出土的宋代瓷枕比较多见,以致许多人都误以为宋人使用的都是硬枕,并产生了疑问:硬邦邦的枕头,用着能舒服吗?长久这么睡,不会得颈椎病吗?其实,宋人一般只是在炎热的夏天用瓷枕,图其凉快。清人说:“昔尚瓷枕,暑月用之必佳。”

宋佚名《槐荫消夏图》

宋佚名《槐荫消夏图》

除了硬枕,软枕在宋代的使用也很广泛,宋人张耒有诗云:“烧香扫地一室间,藜床布枕平生事。”黄庭坚有诗曰:“茵席絮剪茧,枕囊收决明。”陆游有诗写道:“衫袖耫橙清鼻观,枕囊贮菊愈头风。” 这里的枕囊就是软枕。《槐荫消夏图》出现的软枕,便是宋人常说的枕囊。在宋人摹《韩熙载夜宴图?休憩》上,也可以看到一张帐床,床上的枕头也是一个蓬松的枕囊。南宋末画家钱选的《扶醉图》(私人藏),画中枕头似乎也是软枕。

元人刘贯道画有一幅完全模仿宋人风格的《梦蝶图》(美国私人收藏),构图跟《槐荫消夏图》非常相似,也是画了一位文士躺在榻上甜睡,脚搁懒架儿,枕的却是一个可折叠的枕头。这个图像信息告诉我们,至迟在宋元时期,人们已经在使用折叠枕。

通过对图像史料上宋式家具的细致观察,我们可以确定地说,“舒适感”是宋人设计家具时的一个有意识的追求,无论是家具的尺寸,还是线条、结构与造型,都能照顾到使用者的舒适感,比如《燕几图》设计的组合几,一个方几的台面边长为“一尺七寸五分”,折算成现在的尺寸,约53厘米,刚好适合一个人用餐时的宽度。几的高度为“二尺八寸”,约85厘米,有家具设计经验的人应该知道,今天一张桌台的最佳高度,即是80厘米左右。另外,将方几的基础尺寸全部确定为“广一尺七寸五分,高二尺八寸”,也即意味着可以实现模数化制造。

雅致的审美风格

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反映宋代文人家具的图像中,几乎找不到那种过分雕凿、装饰的家具;不管是《听琴图》中的琴桌、香几,还是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中食桌、床榻、屏风,抑或是《十八学士图》中的椅、墩、案,都呈现出线条流畅、构造简约、款式雅致的审美特色,不追求繁复的装饰,但讲究线条的美观,牙头、牙条、枨的使用既可加固家具的框架结构,又巧妙地起到修饰的作用,使得宋代家具的整体造型简约而不简陋,精致而不繁琐。宋人日用家具风格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情趣,跟宋代士大夫崇尚的清雅、闲适生活也是相匹配的。

即便是宋朝皇室中的家具,也表现出一种素雅的美感,如南宋萧照《中兴瑞应图》(保利艺术博物馆藏)中的床榻、黑漆棋案、花几;南宋《女孝经图卷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中的黑漆细腿书桌、香桌,跟文人家具并无什么差异。这也许可以说明,宋朝皇室的审美跟宋朝士大夫的审美是高度合拍的。

延伸阅读:​明式家具的时代背景 宋式家具的承接

萧照《中兴瑞应图》

萧照《中兴瑞应图》

王世襄先生曾经将明式家具的审美风格概括为“十六品”:(一)简练,(二)淳朴,(三)厚拙,(四)凝重,(五)雄伟,(六)圆浑,(七)沉穆,(八)秾华,(九)文绮,(十)妍秀,(十一)劲挺,(十二)柔婉,(十三)空灵,(十四)玲珑,(十五)典雅,(十六)清新。我觉得用这“十六品”来形容宋朝家具,也是适当的,因为从审美风格来说,明式家具与宋式家具是一脉相承的。

明式家具收藏家伍嘉恩认为,“虽然明式家具是古典器物,但它们的造型在今天看来依然如此完美,甚至置于现代家居生活环境中也毫不突兀。正是因为能够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,明式家具才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享有世界性的声誉。”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说评价宋明文人家具,也同样成立。

从图像史料的信息来看,装饰最繁琐、奢华的宋代家具,不是出现在士大夫家庭,甚至不是出现在皇家,而是出现在寺院。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有一幅传为宋代李公麟的《维摩诘像》,图中的床榻,可谓千雕百凿,极尽粉饰。

​这种奢华雕凿风格的家具,在清代乾隆朝以降的清式家具中达到顶峰。跟风格典雅、造型简约、线条舒畅的明式(宋式)家具几乎完全相反,清式家具特别追求豪华、艳丽、繁琐的风尚,将雕刻、镶嵌发挥到极致。

http://www.csjs.com.cn
文章录入:admin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
    浅析红木家具打蜡、上漆、光身的优劣
  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